鄉村振興中的“商貿力量” ——記我校優秀學子代表涂德育
2022-06-21 11:09:16
點擊:
他,德化縣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兼任德化農資公司副經理,1991年畢業于福建商貿學校(原供銷技校);他,正以自己的所學所能,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商貿力量”。他就是我校優秀學子代表——涂德育。
電商賦能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德化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擁有“中國陶瓷之鄉”“中國瓷都·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等榮譽稱號。但是,德化不只擁有陶瓷,還有豐富的農副產品等待全國各地的人們購買。
在“互聯網+”背景下,去年5月,德化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進而成立德化縣供銷電子商務協會、德化縣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作為德化縣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涂德育決心讓家鄉的農副產品走出大山。
在德化縣湖前農產品特色街,一派繁忙景象。德化縣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農村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的工作人員忙著為德化梨分揀、包裝、發貨。“入夏以來,德化梨在線上賣得特別火,幾乎脫銷。以前都是等商販上門來收購,價格很低,一公斤就6元,還常賣不出去?,F在不同了,供不應求,‘新世紀’‘翠冠’‘蜜寫’等品種在線上都能賣到9元到10元一公斤。2.5公斤的德化梨禮盒可賣39.9元。”涂德育說。
如今,德化縣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引導多家具有代表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電商企業入駐,搭建了農特產品展示廳實體營銷店和網上“德化農特產品”銷售平臺,實現德化農特產品集中規模、統一品牌、抱團發展。“德化梨全縣年產量32噸,入夏以來在線上已銷售8噸多。自去年‘雙十一’以來,全縣在線上銷售農特產品達400萬元。”涂德育說。
隨著“電商時代”到來,更多的德化農副產品正在走向千家萬戶,鄉村振興新畫卷在這里悄然繪就。
精準扶貧 打開振興致富新空間
“閩寧圓”是德化縣和紅寺堡聯合打造的一家福建和寧夏兩地特產展示展銷平臺,是兩地一個對口幫扶、增收富民的重要項目。
葡萄產業是紅寺堡區的主導產業,現有10.6萬畝的葡萄種植面積。作為第十批援寧工作隊德化縣駐紅寺堡區工作組干部之一的涂德育,和同事一到紅寺堡,便跑遍紅寺堡區5個鄉鎮,深入田間地頭、貧困戶家中,了解產業發展情況。他們積極在兩地企業間協調,賣力地為紅寺堡區葡萄產業“吆喝”。
“閩寧圓成立以來,接待來訪萬余人次,旺季月銷售額能達到200萬元,尤其是紅寺堡特色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援紅干部涂德育介紹,與寧夏合作打造的“閩寧圓”平臺,深度實現對口幫扶和精準扶貧,在文化、電子商務等方面開展合作,年銷售額達到300萬元。在精準扶貧方面開展“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平臺”四個一精準扶貧模式。
“產業協作是閩寧協作的重中之重,德化立足紅寺堡產業現狀和困難,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幫扶發展最亟需、最有帶動力的特色產業。”涂德育說,去年,他們幫助紅寺堡區制定實施電商扶貧突破發展行動計劃,采取人才驅動電商模式,組織兩批紅寺堡創業青年到德化縣進行電商實戰培訓,開設枸杞、葡萄酒、黃花菜等網店95家、電子商務公司10家,紅寺堡農特產品網上銷售突破1000萬元,電子商務年交易額達2.05億元,有效帶動了電商扶貧。德化縣投入2370萬元,支持紅寺堡區貧困村發展枸杞、黃花菜、肉牛、葡萄等特色產業,直接帶動1.7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
涂德育(中)帶領團隊在廈門9.8貿洽會與各地客商洽談業務
憑借著紅寺堡葡萄酒的質量優勢,兩位援紅干部先后組織在泉州舉辦“中國好紅酒 閩寧心連心”推介活動,現場達成5個合作協議和1000萬元訂單。同時,幫助5家酒莊打開了泉州、福州、莆田、三明等地的市場,在德化縣開設了酒莊實體店,紅寺堡區葡萄酒在福建市場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
涂德育(右一)向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介紹農產品流通情況
由于表現優異、業績突出,2016年,涂德育成為泉州市共青團大學導師。2018年1月,涂德育作為供銷系統先進集體單位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接受總社王俠主任的表彰。
在涂德育的推動下,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的故事還將繼續……